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巡礼 >

泰和新材追求卓越 领跑全球高性能纤维产业

浏览次数: 作者:水母网 发布时间:2022-07-22 09:03:11
 
   在烟台国有企业方阵中,“泰和新材”的名字总与“改革”“创新”相伴。
 
   作为一家业务横跨高性能纤维、精细化工、复合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国有高科技型企业,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和新材”)目前的间位芳纶、芳纶纸产能均居全球第二位、国内第一位,对位芳纶产能居全球第四位、国内第一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基地。
 
   在烟台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泰和新材持续深化改革攻坚,敢闯敢试、敢想敢干,创新创造活力大幅提升,干事创业热情充分激发,蹚出了一条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总有创新在路上,总把发展挂心头。近日,“创新突破看烟台——来自国企改革一线的蹲点报告”采访组对话泰和新材董事长宋西全,听他讲述泰和新材担当国企改革先锋,以深化改革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发力攻坚体制机制改革
 
   对于烟台国有企业来说,国企改革是时代赋予的新考卷、新考验。刀刃向内,破釜攻坚,是赢得这场考验的关键。
 
   在泰和新材,这场攻坚战发轫于体制机制改革。
 
   “一号工程”,宋西全这样定义体制机制改革在企业改革中的引领地位。在他看来,“一个好的体制机制才能保证企业发展”,唯有高标准定位,形成好的体制机制,方能助推企业走入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中。
 
   事实上,泰和新材是烟台历史上较早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之一。早在2007年,经烟台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司就成功完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制,使得公司投资主体由国有独资企业变成国有控股企业。
 
   2020年,泰和新材再度因资产重组受到瞩目。这一年,按照市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总体思路,泰和新材通过“资产重组+吸收合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实现集团内部资产一次证券化的目标,资产证券化率达到100%,实现配套融资5亿元。通过此轮改革,集团公司旗下化纤生产配套资产将整体注入泰和新材。此外,通过收购民士达公司股权,泰和新材的主营业务向下游芳纶纸及其衍生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进一步延伸,高性能芳纶纤维产业链更加完善。
 
   自此,泰和新材成为山东省第二家获准实施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和全国首家同步实施吸收合并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方案的企业,最大限度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未来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后,企业在公司治理新机制上持续发力,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上展开了一系列积极探索——
 
   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通过“摘掉红帽子”竞聘转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措施,实现经营层成员契约化管理,赋予经营层更加灵活、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自主经营权;
 
   优化整合事业部、子公司业务范围,组建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化工四个事业部,实行事业部制管理;
 
   创立新增业务项目跟投管理制度,引入项目决策层、管理经营团队及科创人员等核心骨干进行项目跟投,实现核心骨干人员与公司及创新业务平台的深度利益绑定,有力激发了“技术、管理、业务”三个骨干的创业精神;
 
   在新设立的2家权属子公司中全面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行骨干员工持股,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全面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共12家,推行骨干员工持股共6家……
 
   活力更强、效率更高——恰是持续的深化改革,激发了内生动力,引领着泰和新材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数据显示,改革近三年来,企业利润实现跨越式增长,资产总额由2019年初的38亿元增至目前的87亿元。2021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同比增长80%和274%,实现历史性突破,创历史新高。
 
   不久前,好消息再度传来:泰和新材成功入围国务院“科改示范企业名单”。在山东省入围的6家企业中,泰和新材是烟台市唯一一家入围企业。“这意味着,未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率先突破、先行先试。”宋西全笃定地说。
 
   厚植“创新”基因
 
   新赛道彰显澎湃“创新力”
 
   狭路相逢,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从掌握“一般技术”到“核心技术”——创新的基因,始终根植于泰和新材的血脉,成为其引领中国高性能纤维站上世界舞台的核心密码。
 
   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泰和新材,借改革开放的东风,抓住机遇创新发展。1989年,中国第一代氨纶长丝在烟台成功下线,填补了行业空白。2004年起,泰和新材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芳纶系列化产品,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少数几个芳纶生产国之列,改变了世界芳纶产业格局。
 
   近年来,泰和新材不断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公司着力推动研发成果有效转化,对关键技术研发实行“一站式”研发模式,即同一项目由同一支团队全程参与,负责基础研究、工程化技术开发直至商业化推广应用,实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有效衔接。同时,以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人才优势,围绕主导产品建链、强链,拓展发展空间,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发展新空间。
 
   一系列“多管齐下”的创新措施,让泰和新材的创新活力持续迸发:2019年以来,公司实施的多项工程项目中,5项列入省重点项目,重点通过技术提升、效率翻倍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氨纶差别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和芳纶链条化、高端化、多元化发展。目前,宁东对位芳纶项目和烟台间位芳纶项目已建成投产,实现生产效率翻倍,保持国内芳纶行业碾压性竞争优势,巩固全球行业领军地位。全球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纤维项目建成投产,将发光技术与纤维制备技术结合,制备出的全新智能纤维产品,成为公司第五大主导产品,开启全球智能纤维产业化新进程。
 
   新起点上,如何扛起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大旗,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在高性能纤维行业中,泰和新材依靠不可复制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未来创新方向将在做好既有存量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增量业务。”宋西全受访时表示,增量业务将主要围绕智能穿戴、新能源汽车等方面进行新项目的开拓。“我一直认为,新项目的选择不看短期效益,关键看方向对不对,选赛道比选项目更重要。”
 
   在泰和新材规划发展部,记者看到了有关“新赛道”的具体实施规划:以新材料领域“卡脖子”产品为重点,确定智能穿戴、绿色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通讯、新能源汽车、绿色化工等6个业务拓展方向。
 
   其中,智能穿戴将依托公司高性能纤维制备平台,研制发光纤维、纤维锂电池、储能纤维等高科技产品,目前一期发光纤维项目已投产运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化新技术,解决传统行业高污染、高能耗和高排放的问题,实现低碳、零排的目标;生物基材料,利用海洋生物质材料,结合公司在纺丝方面的平台优势,制备新型生物基纤维材料,打通向海洋要材料的绿色路径;信息通讯,依托公司芳纶产品优势,打造高端膜材料研发平台,主要开展芳纶膜、聚芳酯膜等材料的相关布局;新能源汽车,公司现有产品已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轮胎、刹车片等部位大量应用,计划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展一体化服务,拟定进行锂电池隔膜、电解液等项目;绿色化工,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工艺源头上运用环保的理念,开发新工艺、新催化剂,降低整体的成本与消耗等。
 
   随着新业务新产品的相继“落地”,将极大丰富泰和新材目前的产业链条和增长能力,助力泰和新材行稳致远。
 
   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
 
   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
 
   江明作为技术人才,手握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7项及中国纺织行业专利优秀奖、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级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
 
   入职泰和新材的七年间,江明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工项目、国家强基工程等11项科技计划项目,主导开发了轨道交通用芳纶云母材料、吸波隐身用电磁芳纶材料等新产品,实现了高性能芳纶纸产品在新能源、电气绝缘、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应用,补足了“芳纶纤维—芳纶纸基材料—高端装备应用”产业链发展短板。
 
   这个锚定创新、让“纸”飞机逐梦蓝天的“技术控”,仅是泰和新材高性能纤维材料研发团队的一个代表。在泰和新材,“人才”与“创新”永远是改革与发展的两大主题。本轮改革中,泰和新材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人才队伍建设与公司发展放到同步的位置上谋划,精心搭建人才引进“活水源”。
 
   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引进模式,泰和新材精准育才、引才——
 
   聚焦高性能化纤产业前沿,通过与复旦大学、哈工程等高校进行校企合作,通过设立“联合实验室”和“泰和新材专班”等方式,共建“泰和新材卓越工程师项目”,联合定向招收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搭建“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招生—实践—就业”一体化人才引进模式。
 
以才引才、以才聚才,借助顶尖人才集中优势,释放人才互引互荐的“链式效应”,汇聚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层次的外部专家队伍,加速提升泰和新材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一流的人才需要配置一流科研创新平台,泰和新材精心筑巢、引凤——
 
为实现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战略目标,2020年1月,泰和新材联合国内5所知名高校和2家行业领军企业组建烟台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并于2022年4月注册为独立法人机构——烟台泰和新材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究院”)。研究院沿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技术三大领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投资10亿元,规划“1+1+N”整体创新布局,建设“一个烟台总部、一个宁夏研发中心、N个联合实验室”,打造具有跨学科、多产业领域、专业特色显著的先进高分子材料研发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和高端人才聚集平台,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创新一体化格局。
 
   2021年,泰和新材与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合作成立“智能纤维材料校企联合实验室”,针对智能纤维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工程化制备技术研究以及应用技术研究工作。
 
   此外,泰和新材还拥有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10余个行业领先的研发平台。作为山东省芳纶纤维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芳纶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泰和新材形成了以氨纶、芳纶产业链研究和芳纶产业基地、氨纶产业基地、智能纤维产业化基地为内核的“两链三基地”创新平台,为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深厚的创新土壤。
 
   如今,泰和新材已形成了集研发、试制、生产、检测、应用于一体的全方位、开放式的创新模式。公司牵头和参与制订氨纶、芳纶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80余项,用标准化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推动中国高性能纤维产业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在培育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生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上,泰和新材厚积薄发,当仁不让。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袤的建设现场。今年,泰和新材围绕公司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积极推进“双园”区项目建设——
 
   看烟台园区,建成投产的防护用高性能间位芳纶项目已实现生产效率倍增,实现产能从千吨级到万吨级跨越。高性能芳纶纸基材料项目实现部分投产,应急救援间位芳纶、功能化间位芳纶、粗旦氨纶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高伸长低模量对位芳纶项目顺利开工。
 
   看宁东园区,芳纶深加工项目全面投产,高性能对位芳纶项目计划于2022年底投产试运行,绿色差别化氨纶项目实现部分投产,万吨级防护用对位芳纶正在进行土建施工。
   
看烟台总部基地,以“具有国际水准、彰显企业形象”为定位,建设集中央研究院、培训中心、行政中心、营销中心、展示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总部基地,目前已完成项目备案和概念方案设计。
 
   高质量发展,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恰是依靠锐意改革、矢志创新,泰和新材一路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超额完成各项预定目标。
 
   “追求卓越”成为宋西全董事长口中的高频词。这是泰和新材深化改革、谋求各项业务全面“发力”的行动指引,更是改革者乘势而上、激流勇进的响亮宣言。以此为发展坐标,泰和新材正阔步迈向高性能纤维产业领跑全球的新征程!

主办单位:烟台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烟台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电话:0535-6699701 6699702 传真:0535-6699701 稿件邮箱:ytqiye@163.com 邮政编码:264003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5号玉岱大厦2号楼三楼

备案号:鲁ICP备2021040865号

本站信息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翻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