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导向 >

【政府报告解读】2019年,烟台准备这么干!

浏览次数: 作者:胶东在线 发布时间:2019-01-17 13:44:55
 
 培育壮大“八大主导产业”;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启动烟台海上世界项目;加快建设烟台山医院新院……1月16日召开的烟台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烟台市代市长陈飞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2019年烟台发展的蓝图和目标。报告透露,2019年,烟台市将着力在九大方面展开工作。
 
 1.全力培强主导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抓好总投资3274.5亿元的161个市级重点项目,培育壮大“八大主导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巩固海工装备产业优势,以中集来福士为依托,积极参与组建中国海工集团,争取中国海工北方中心落户我市,加快研发制造新型远洋渔船装备,建设全国重要的海工装备之城。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推进上汽通用CVT变速器、南山高端铝材等项目,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端装备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产业,重点推进富士康半导体等项目,建设国内重要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基地。高端化工产业,加紧推进万华二期乙烯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积极参与山东地炼重组,争取万华裕龙炼化新材料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以重大项目增创发展新优势。
 
 医养健康产业,建设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东方海洋精准医疗科技园、业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等项目,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高效农业,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新认定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8个,新发展家庭农场1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家,积极发展特色小镇、康养基地、“电商村”等新业态。文化旅游产业,叫响“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城市旅游形象品牌。现代物流产业,培育发展现代供应链物流,推进宝能烟台国际物流中心、传化智慧物流科技城、龙口港智能仓储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增星级物流企业(园区)2家,社会物流总额位居全省前列。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中德工业设计中心、烟台核电研发中心、中科院育成中心、中科(烟台)大数据研究院、海尔市场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重要创新平台建设。
 
 重视支持驻烟高校发展,发挥好高校院所的智库作用,加强校地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切实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激发创造活力。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集中实施15个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有效发明专利达到7000件以上。
 
 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金融、创新等方面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精准对接国家、省军民融合重大工程和产业投资基金,布局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中关村联创军民融合产业园、中国航天环境实验室等载体建设,不断提高“军转民”“民参军”水平。
 
 3.深度经略海洋,建设海洋经济大市
 
 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基础强的优势,全力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推进全市港口资源整合,统筹建设10个港区,完成西港区30万吨级航道及拓宽工程,推进原油码头二期及LNG接收站等项目。突破发展海洋渔业、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六大海洋产业”。
 
 高水平建设开发区“蓝色种业硅谷”,组建海洋牧场发展联盟,统筹建设四十里湾海域、庙岛群岛海域、莱州湾东部海域、烟台南部海域等4个海洋牧场示范区,启动10个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谋划实施一批滨海工业园区海水淡化工程,加快海水利用产业化步伐。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措施和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全面推进湾长制、港长制,实施蓝色海湾治理、重要河口治理、海岸线整治修复等工程,有效防范各类海洋灾害风险。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全面发展,争创海洋类国家公园。
 
 4.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谱写齐鲁样板烟台篇章
 
 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富农行动,培育壮大特色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建成粮油核心示范区3万亩以上,确保粮食产能稳得住、发展可持续。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培训各类农业人才6万人次以上。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生态更宜居。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580公里,整治村级公路隐患路段1000公里。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客运站点1000个。全力解决3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不折不扣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对占用耕地违法违规建设非农设施行为坚决予以整治。
 
 5.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牢牢守住发展底线
 
 严密防控重大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人不少。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市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持续改善。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170个县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13万亩、森林抚育20万亩、湿地保护与恢复8.5万亩。
 
 6.深化关键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围绕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等10个方面开展提升行动,努力提高群众和企业办事效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改革,强化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职工持股参与改革,启动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改革。丰富和发展地方金融组织业态,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建设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普遍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建成10个医共体,继续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养老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等其他改革事项。
 
 7.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
 
 强力推进“双招双引”。全年力争引进到位市外资金1200亿元、“三类500强”投资项目80个以上。
 
 全方位开展招才引智,实施重点企业(园区)引才计划,建立优秀人才来烟就业创业生活补贴制度,举办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高端人才烟台行、桑梓创客计划等活动,推进八角湾国际人才港、烟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建设,打造“慧聚烟台”招才品牌,新增高层次人才5000名以上。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出口退税效率,促进机电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境外商品展示中心,争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动园区集约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繁荣会展经济。加快会展场馆建设,精心策划和办好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国际工业设计产业博览会、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等一批特色展会,争取举办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展会活动100个以上。
 
 8.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
 
 增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争取环渤海潍烟高铁和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推进文莱高速公路,实施7个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推动海阳核电3、4号机组开工建设,力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650万千瓦。
 
 继续实施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推进河库水系连通、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66项工程,年增加供水能力1.1亿立方米。加快老岚水库前期工作,力争2020年开工建设,2024年具备蓄水条件。
 
 实施好83项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53.5亿元。稳步推进以朝阳、所城为主体的烟台古城建设,打造守护烟台历史文脉、承继烟台地域遗产的旅游新地标、文化记忆场。启动烟台海上世界项目,建设芝罘湾国际邮轮母港,打造集“船港城游购娱”于一体的高端商旅综合体。建成启用城发城市广场、市民公园和市档案馆。推进幸福北部新城开发,打造新的中心城市功能区。
 
 组织开展金沙江路等22条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塔山南路部分隧道贯通,建成滨海路慢行系统。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3607套,改造老旧小区13个,改造背街小巷21条。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打击各类投机炒房行为,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为8000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
 
 大力开展“拆违、治堵、增亮、添绿”行动,重拳出击拆除违法建设,全面完成城市绿线、城市出入口及侵占山体山林等重点违法建设拆除任务。抓好滨海景观带等重点区域亮化,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新建改造一批社区公园、街头游园,丰富城市绿化纹理,让广大群众生活在绿意盎然的美好环境之中。
 
 9.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集中办好100项惠民实事,确保发展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让全市人民享有更直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提高就业质量。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及时掌握重点行业用工变化,把扩大就业的立足点更多地放在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上,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年轻人来烟发展,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做好消除大班额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新投用2.7万个幼儿学位。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高起点规划建设金山湾科教园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教育国际合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养老、失业、工伤等待遇水平。持续提升城乡低保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安置等工作。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
 
 建设国家健康城市。加快建设烟台山医院新院、国际肿瘤医学中心,创建10个省级卫生乡镇,重视中医药传承发展。加强医养结合试点市建设,抓好14个养老项目建设,新增10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3000张医养结合床位。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力举办社区食堂,更加便捷地服务广大市民。统筹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更新一批全民健身设施,建成烟台射击射箭竞技体育运动学校,举办市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坚持文化惠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繁荣发展党报党刊和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加强和规范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推进公安基层基础攻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三年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构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主办单位:烟台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烟台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电话:0535-6699701 6699702 传真:0535-6699701 稿件邮箱:ytqiye@163.com 邮政编码:264003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5号玉岱大厦2号楼三楼

备案号:鲁ICP备2021040865号

本站信息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翻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