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活动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流程再造、智慧政务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强化主体责任担当意识,全力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和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全局工作要点。全面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补短板、强弱项、创亮点、提水平”活动,深入查摆问题、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筑牢依法行政意识,拓展依法审批思路,提升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水平和业务素质,在法治框架内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动政务公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和政务服务全过程。
二是强化真抓实干责任意识,着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 围绕建立全面、管用、长效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对标全国先进城市,补齐补强短板弱项,推动营商环境评价18项指标在2020年的基础上实现较大突破。全面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制定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考核约谈办法,建立“红黄蓝”三色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开门搞改革,充分发挥12345热线电话、网上民声等渠道作用,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升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三是强化服务为民效能意识,全面提升法治政府政务服务水平。持续巩固“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成效,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优化“一窗受理”,健全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推进“一链办理”,在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梳理打造100个“一链办理”事项。打造“家门口”办事厅,依托各级便民(党群)服务中心以及便民服务站、代办点等,综合运用窗口、互联网、手机、一体自助机等形式,实现基层高频服务事项“一门、一窗”办理。实施“双全双百”工程,围绕企业、个人生命周期建立政务服务图谱,各推出100件高频事项集成办、极简办、全域办。完善胶东五市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围绕老年人、视障听障等特殊群体高频事项,推行“专窗办理、预约办理、延时办理、上门办理、代理办理”服务机制,推动传统服务更加完善,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拓展网上办事广度深度,推进“一网通办”,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以上,全程网办率达92%以上。拓展“秒批秒办”实施范围,确保全市200项以上“秒批秒办”事项落实落地。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开展“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
四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意识,加速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流程再造。推行企业住所“共享注册”,形成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效应;推进“一业一证”改革,选取30个高频行业实施行业综合许可制度;推进“政银合作”模式,通过签署合作协议、设置企业登记注册代办点等形式,搭建“一站式”免费帮办代办平台。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电子证照数据归集和应用,同步制发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实现电子证照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共享。优化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推行全程电子化设立登记及数据共享。开展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提供“套餐式”企业注销服务。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工程建设审批与“多规合一”、施工图联审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实现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全覆盖、数据全归集。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由“一地办”向“异地办”拓展,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跨域通办”,满足市场主体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