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巡礼 >

万华牵手北大共研发

浏览次数: 作者:水母网 发布时间:2024-08-20 13:19:10
 
 
   2022年
 
   北大与烟台建立了合作工作机制,确定了七个领域合作事项,并与万华化学集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成立“北京大学-万华化学联合研究中心”,建立北京及烟台分部。
 
   2023年8月
 
   “八角湾创新大会”永久会址设在烟台,致力于打造化工新材料领域国内顶级、国际知名的创新成果交流平台。
 
   2024年6月
 
   北大-万华联合研究中心(烟台分部)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满足入驻条件。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联合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高校院所共建重大科创平台46家,全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400多家,实施产学研项目1300余项,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从对接交流到合作签约,仅用了5个多月;从大楼奠基到正式启用,用时不足2年。
 
   8月15日,磁山脚下,一场长达2年的结缘,终于结出了“创新之果”——北京大学—万华化学联合研究中心科研大楼启用暨首批项目入驻仪式,在黄渤海新区万华全球研发中心二期举行。
 
   启用仪式上,有三句话,值得“细品”。
 
   其一,北大的想法,很前瞻。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锦说,科研大楼的正式启用,标志着北大与万华的校企合作开启了新篇章,将致力于求解重大化工材料“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该领域从0到1的基础研究突破、从1到N的工程化成果转化落地。
 
   其二,黄渤海新区的表态,很诚恳。市委常委,黄渤海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包华告诉北大,烟台市和黄渤海新区将竭尽所能、靠上服务,全力支持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发展,助力北大和万华持续深化战略合作,打造全国校企合作的典范、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标杆。
 
   其三,万华的目标,很明确。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说,万华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在材料和化学领域的研究优势,结合万华化学集团的产业资源和市场经验,共同开展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一个是新晋的万亿级城市,一个是中国最高学府,一个是全国行业龙头,合作的“种子”,其实早在2022年便已种下。2022年,北大与烟台建立了合作工作机制,确定了七个领域合作事项,并与万华化学集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成立“北京大学-万华化学联合研究中心”,建立北京及烟台分部。去年8月,“八角湾创新大会”永久会址设在烟台,致力于打造化工新材料领域国内顶级、国际知名的创新成果交流平台。今年6月,北大-万华联合研究中心(烟台分部)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满足入驻条件。
 
   名校青睐新区,新区吸引名校,黄渤海新区与北大为何能完成这次“奔赴”?
 
   一方面,黄渤海新区的工业基础雄厚。其中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不仅是黄渤海新区第一大主导产业,也是烟台市两个2000亿级产业之一。近年来,黄渤海新区更是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瞄准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全球性新材料产业基地,不断放大万华、泰和、万润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加快建设一批新的重大战略项目,形成以高端石化、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为主的特色化工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万华化学作为全市化工新材料产业的龙头,始终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闯出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发展的“万华路径”。
 
   当然,与北大合作一拍即合的背后,更源于其拥有共同的“创新基因”。近年来,黄渤海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联合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高校院所共建重大科创平台46家,全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400多家,实施产学研项目1300余项,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一座省级新区的竭力服务,一所顶尖高校与一家龙头企业的携手共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三方的激情碰撞,必将会在这所科研大楼里,结出更多创新之果。

主办单位:烟台市企业联合会  烟台市工业经济促进会  

电话:0535-6699701 6699702 传真:0535-6699701 稿件邮箱:ytqilian@163.com 邮政编码:264003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5号玉岱大厦2号楼三楼

备案号:鲁ICP备2021040865号

本站信息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翻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