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家·说 >

泰和新材宋西全:攻坚克难谋发展 创新突破谱新篇

浏览次数: 作者:企联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3-08-24 13:44:35
 
    抓住机遇勇担责,创新突破结硕果
 
    宋西全,1974年出生于山东临沂,1999年取得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即入职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首位硕士研究生,在这个当时总人数不足300人的公司中是屈指可数的高学历人才。
 
\
 
    1999年恰逢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年仅25岁的宋西全被委以重任——带领一个研发团队负责攻克长期被美国、日本垄断的间位芳纶产业化技术。
 
    在高科技纤维材料中,芳纶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具备阻燃、耐温、高强、绝缘和抗辐射等优异特性,与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并称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芳纶材料一直受国外限制,供应的长期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是攸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
 
    “芳纶技术国产化意义重大,初出茅庐即承重担,我的压力非常大,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完成!”宋西全立马投入团队的组建,大量有朝气和活力的人才被吸引过来,在只有一些图纸和有限理论知识基础上,和团队一头扎入实验线,从早到晚都穿着被溶剂腐蚀的“迷彩服”在试制车间里钻来钻去,一心扑在项目上,经常几天几夜不回家;从小试到中试,从中试到工业化,为了解决某个技术难题,在项目现场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再试验再总结,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2004年5月成功实现一期产业化项目投产,年产能力500吨,并且实现了投产即盈利,并保持投产至今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盈利的辉煌成绩。
 
    间位芳纶产业化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泰和新材实现从单一产品结构向多元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转变。
 
    直到今天,宋西全谈起当年和同事们同甘共苦、不分昼夜、全身心投入的时光仍记忆犹新、深有感触。拼搏过后的彩虹最美好,当前公司间位芳纶的产能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二,遥遥领先除杜邦之外的其他同行。
 
    以产业报国为己任,持续创新勇攀峰
 
    在任间位芳纶事业部总经理期间,宋西全和公司领导一起确定了对位芳纶的研发方向。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名称听起来比较相近,但是工艺路线完全不同,当时全球只有两家公司同时掌握两种芳纶的产业化技术,但是这难不倒泰和新材。用宋西全的话来讲,泰和已经习惯了创新,习惯了突破“卡脖子”难题,国外能做的中国一定能掌握!
 
    2004年公司开始进行对位芳纶的研发,由于对位芳纶的特殊用途,国外对中国实行严格的限制和技术封锁,国内只在实验室做出了样品,产业化工程关键技术一直没有突破。勇于突破的泰和新材再次向行业技术难题发起挑战。项目团队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失望和打气,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实现了国内第一条百吨级对位芳纶中试线的连续稳定公司运行,并通过了成果鉴定,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同年,公司正式启动了千吨级对位芳纶产业化工程项目。2008年6月公司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间位芳纶和对位芳纶均被确定为上市募投项目,2008年9月和2011年5月,间位芳纶扩产项目和对位芳纶产业化项目分别建成投产,自此芳纶产品完全摆脱了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国产芳纶的自给自足,是中国高性能纤维发展史的重大里程碑时刻。
 
    2009年,具有丰富实干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宋西全通过竞聘当选为泰和新材的总经理,年仅35岁。担任总经理期间,宋西全推动公司芳纶产业链建设,形成了以芳纶纤维为主导,从化工原料到芳纶纸等深加工一体的、链条化、高端化、多元化的芳纶产业集群,形成了全球领先的芳纶产业链。
 
    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16项科研项目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工程化实施;主持的间位芳纶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并获得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创新驱动发展  进军新能源领域
 
    2018年,泰和新材上市十周年之际,宋西全当选为泰和新材董事长。回顾泰和新材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发展史,从最初年产300吨的氨纶小厂发展成为现在的国际高性能纤维产业龙头企业,荣获3次国家科技进步奖,35项研发成果均代表国内最高水准,屡次填补国内乃至全球新材料领域空白,扭转了我国新材料领域“卡脖子”的被动局面。如今泰和又要整装出发,进军芳纶涂覆隔膜领域。
 
    2015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宋西全就开始关注这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如何切入这个领域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芳纶是综合性能最优异的产品,但也是应用开发相对不足的产品,而泰和就是开拓芳纶新应用的引领者。经过对芳纶产品性能的研究,宋西全决定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池两个领域加强布局。
 
    目前,芳纶复合绝缘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定子绝缘中已实现稳定销售,随着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压、功率不断升高,绝缘要求不断提高,芳纶复合绝缘材料的应用也会持续提升。
 
    另一重要应用是锂离子电池用芳纶涂覆隔膜。与传统聚丙烯、聚乙烯、陶瓷涂覆薄膜相比,芳纶涂覆隔膜具有比重小、强度高、耐穿刺、抗氧化、绝缘佳以及与电解液相容性好等优异性能,能够显著提高电池的制备效率、高低温放电、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能,国外同类产品已经在特斯拉的Model S车型得到成功应用。
 
    作为新一代耐高温聚合物改性隔膜,芳纶涂覆隔膜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市场前景广阔。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8年芳纶涂覆隔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国内芳纶涂覆隔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
 
    从2015年开始,泰和新材即通过提供自产芳纶原液+下游隔膜厂涂覆的模式与下游企业共同研究开发芳纶涂覆隔膜,得到的反馈普遍是性能优异,但成本较高,无法实现大面积推广。
 
    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芳纶作为综合性能最好的涂覆材料,能够为锂离子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价值,其市场发展迫在眉睫。
 
    2021年,宋西全召集20余名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芳纶涂覆项目的可行性,从技术难点、关键问题、成本构成、市场调研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高性能芳纶涂覆隔膜工程化制备的可行性方案,至此,泰和新材正式涉足芳纶涂覆隔膜领域。
 
    从项目团队组建伊始,宋西全就全程跟踪项目的进展,秉持“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原则,经常与工程师共同探讨涂覆的工艺设计、装备控制、工程建设等,带领团队搭建了芳纶涂覆隔膜“小试研发-中试放大-工程制备-电池组装-电池评价”全流程的平台;同时,与电池厂家积极沟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精准研发,认真对待客户的每项要求,只要客户提出来的我们就要去解决,只要市场需要的我们就要努力满足,不断迭代优化产品性能。
 
    随着小试产品及其电池评价测试结果的出具,性能指标完全达到项目预期。为加快项目进展,公司于2022年4月正式启动芳纶涂覆隔膜项目中试线建设,2023年3月芳纶涂覆隔膜产线实现稳定运转。
 
    随着间位芳纶涂覆隔膜、对位芳纶涂覆隔膜、间位芳纶/陶瓷混涂隔膜等产品陆续推出,市场反应极为热情,与电池厂家的技术交流和产品验证工作全面铺开。在这个过程中,宋西全密切跟踪,参与每一次的客户技术对接,针对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逐一进行个性化定制方案的设计,看着生产现场一卷卷满足客户需求的隔膜产出,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间位芳纶产业攻关的场景。
 
    纵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是通过一次次行业洗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在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材料领域,泰和新材是一名新进入者,但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需求将会给芳纶涂覆隔膜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泰和新材将凭借优秀的创新能力从“后来者”逐渐发展为芳纶涂覆隔膜领域的“引领者”,共同助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
 
    聚焦产业突破,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泰和新材的“掌舵人”,宋西全同志一直强调,要相信“相信”的力量,依靠创新办法和创新能力去穿越发展周期,把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的。
 
    2023年是泰和新材的“项目突破年”,泰和新材围绕存量业务提升、增量业务拓展、产业链条延伸三个方面,加快项目推进。
 
    一是聚焦产业升级,做强、做大以氨纶、芳纶为主导的化学纤维及其上下游产业链,成为全球芳纶行业领导者、国际高性能纤维产业龙头企业;
 
    二是以新材料领域“卡脖子”产品为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绿色制造、生物基材料等领域开拓新业务、新领域,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成为新材料行业的趋势引领者;
 
    三是延伸产业链,以“双招双引”、战略合作等方式,精准招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持续延链、补链、增链、强链,形成先进高分子新材料产业聚集效应,实现公司在新时期的自我突破和超前布局,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宋西全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坚持产业报国理想不动摇,把“为民造福、为国分忧、为党奉献”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主动承担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带领泰和新材全体员工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人才兴企之路,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举措,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新材料解决方案,加快推动泰和新材成为行业领先、股东满意、员工自豪、社会尊敬的卓越企业,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材料强国,更大化地发挥新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贡献力量!

主办单位:烟台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烟台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电话:0535-6699701 6699702 传真:0535-6699701 稿件邮箱:ytqiye@163.com 邮政编码:264003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5号玉岱大厦2号楼三楼

备案号:鲁ICP备2021040865号

本站信息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翻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