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 >

一位铁路船长的信念与坚守----两代人接力与10本职务证书见证祖国航海业的巨大变迁

浏览次数: 作者:企联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19-06-05 14:08:04
中铁渤海铁路轮渡  武孝君 景明月   
               
    在渤海湾上,有一位铁路船长,从驾驶千吨级的小拖轮、日本的二手船,到万吨级的豪华客滚船,一直到亚洲第一铁路轮渡,指挥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客滚渡船,见证了祖国航海事业的飞速发展变化。30年间,从二副到高级船长,他一共拿到了10本职务证书,共有12次职务和船舶等级上的变化。他就是中铁轮渡公司高级船长王秀义。 

    父亲的嘱托,两代人的信念接力与坚守

    电视剧《闯关东》里的镜头至今令人难忘。一艘木质小渔船从山东烟台离岸,船上载满了衣衫褴缕的难民,经过几天几夜海上漂泊的生死历劫,才到达大连。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渤海湾两岸的人们出海,还多靠手摇橹船、渔船、木质汽轮,岸上的年轻水手扬臂将缆绳抛出,望着小船悠悠驶离码头。

    数十年过去了,渤海湾两岸风光变迁,承载着两岸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发生着悄然变化,而今,设施一流的万吨级豪华客滚船,让乘客如履平地,舒适安全。

    建国70年的时代沧桑,尤其是40年的改革开放,一如澎湃涌动的海潮,推举着我们不断前进、发展。王秀义父子两代人,亲眼目睹了渤海湾上日夜往复的艘艘渡船,以摆渡人一如既往的信念与坚守,为这70年奇迹,作了最佳的见证。

    今年52岁的王秀义出生在航海世家。父亲是1946年参加革命的老军人,新中国成立后,老人家转业到上海海运局大连轮船公司,一直在工农兵客滚上担任厨师长。1985年王秀义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开始准备填报大连工学院。可对祖国航海事业充满感情的老父亲,坚决要求儿子报名大连航海学院。

    谁曾想,父亲当初帮助做出的选择,却成了王秀义一生的事业。从入读大连航海学院的那一刻起,王秀义就爱上了大海,爱上了轮船。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转眼已逾三十年。

    三十年来,王秀义从一名新人到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高级船长,期间经历了太多太多。有远离家人的心酸,有长时间航行于大海上的孤独,有滔天巨浪的生死考验......

    可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王秀义热爱大海、热爱轮船的初衷,是什么让他如此的坚定执着那?或许,就是那根植于内心的信念,根植于父亲那殷殷的嘱托。

    自豪的源泉,是祖国航海业的巨大变迁

    回忆起刚刚上船的经历,王秀义说道:刚开始,都是千吨的小船,吨位小,设备落后,生活条件也差,船舱门一开,汗臭熏人,船长的座位是木凳子,夏天驾驶室里没有空调,非常的炎热。船上也没有对讲机等通信设备,行驶在海上靠罗经、声号,基本依赖船长的经验驾驶。 

    随着国家的强盛,国力曾强,航海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王秀义介绍说:我现在驾驶的中铁渤海轮渡公司的铁路客滚渡船,全长182.5米,属世界一流技术装备、国内最大的客运滚装渡船,担当的是亚洲最长的铁路轮渡航线。

    渡船在国内首次采用全电力吊舱式推进系统,拥有GPS定位系统、IRS识别系统、电子海图等助航设备。以前雷达扫描只能看到一个点,具体是船舶还是浮标、小岛等不太确定,需要肉眼确认。有了电子海图后,可以直观看到整个图像,识别海上移动目标,判断是否对我们的渡船有安全威胁,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我们配备了减摇鳍,大风浪航行的时候,打开减摇鳍,就和两个翅膀一样,让渡船的航行更加平稳。我的父辈都是驾驶国外淘汰下来的旧轮船,现在我指挥着国内自己制造的豪华滚装船,心理感到非常的自豪。

    海浪的考验, 12级海风与10小时救援

    多年的海上航行,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1999年11月24日,烟台大舜号渡船发生海难,造成290人死亡,5人失踪。而与此同时,王秀义驾驶的“银河公主”号渡船,正在离大舜号不足10海里的海面上。

    王秀义说:“那天,我驾驶‘银河公主’从大连开往烟台,就在即将抵港的时候,海上风力突然达到10级,阵风能达到11级到12级,涌浪有3到6米。船体向左倾斜20多度,震荡可怕极了,船舱里搭载的半挂汽车,当时已经是原地扣过来了。”

    面对生死考验,王秀义临危不惧,立刻传达了抛下双锚原地抗险的指令。同时发布全船广播,稳定旅客情绪,维持船舱秩序。王秀义坚定地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喝道“都不要慌!注意听我指令!”

    经过大家的全力配合,十几个小时后,载客465人,95部汽车的银河公主号在无外部救援力量的情况下,无一人伤亡成功脱险,被烟台救捞局授予个人记大功一次,集体一等功。

    事后,王秀义感慨的说:“要说当时不害怕,那肯定是假的,这个事对我后来也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候上船,遇见大风浪,后脊梁还是经常冒冷汗。”

    团圆的期盼,13年轮渡春节与1次年夜饭

    夜越来越深,一望无际的海面静悄悄,一艘银白色的渡船在海面上平稳前行。当旅客和其他白班工作人员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渡船的驾驶台旁,一个身材高大,腰板笔挺的身影毅然望着远处的海面。从王秀义那泰然坚定神色中,人们怎么也不会看到他内心的波澜。

    船员的工作性质很特别,往往需要在大海上漂泊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团聚。工作那么久,王秀义少有遗憾,但几十年下来,却没有认认真真与家人聚在一起,过过一个完整的年。要说亏欠,就是亏了自己的家人一点。

    王秀义的妻子曾沂说:我跟王秀义结婚后,在家过的春节,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到中铁渤海轮渡工作13年,也只是在家过了一个年。每次去看他,我都舍不得牵他的手,怕这一牵手,就再也不想松开了。真盼望今年他能在家,和我们一起过个团圆年,到时候,我就能拉着他的手,一起回家。

     王秀义却常常讲:我喜欢大海,我热爱我的工作,从我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的命运,就和大海系在一起,和轮船系在一起,和旅客的生命安全系在一起,每当看到渡船缓缓驶离码头,岸上连连挥手告别的人群,作为一名船长,要带领全体船员保证安全,既有自豪感,更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艰巨。

    责任的重大,让他时刻细如发丝

    船长不仅要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术,他也是一船之长,是整艘渡船最高管理者和安全航行第一责任者。在渡船上的日子里,不分黑夜白昼为渡船保驾护航,已经是王秀义习以为常的事情。

    有时他会在凌晨两三点,在大家最容易犯困的时候,来到驾驶台,查看大家的工作状态。一次凌晨,王秀义来到驾驶台, 发现三副小杨正倚靠在栏杆上休息,他立即上前纠正。小杨委屈的说,我不过是靠着休息一会,又没有耽误工作。 

    王秀义语重心长道:“大海是无情的,又是瞬息万变的,轮渡再大,在浩瀚的大海上,也是渺小的。一瞬间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小杨正了正身体,羞愧地低下了头。渡船鸣笛进港,每当看到渡船一次次将旅客安全送达,笑容便浮现在王秀义那略显疲惫的脸上。

    为了保证渡船的运行安全,许多事王秀义都会亲力亲为,每次开航前,王秀义都要到火车舱和汽车舱逐一确认车辆加固情况,轰鸣的机器声,穿过隔音耳机,还是震耳欲聋,遇到问题,王秀义便通过手势,与同事们交流,日积月累,王秀义与大家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无需言语,命令全清。

    在工作上,王秀义要求严格;在生活上,王秀义更加心思细腻。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是寂寞孤独的,没有骄阳下的喧闹繁华,更没有夜晚的霓虹闪烁,船员们一连在船上漂泊几个月,工作、生活难免枯燥,尤其是生病、过节等特殊时段,更是思亲念家。

    有一天,王秀义发现木匠小蔡,情绪不高,通过聊天得知,小蔡是南方人,许久远离家乡的他,倍感思亲。王秀义听在耳中,记在心上。晚饭的时候,特意吩咐厨房,为小蔡做了一道酸菜鱼。“谢谢船长,没想到我随口一句话,船长竟然记在心上,这顿饭,我吃在嘴里,暖在心上。”小蔡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王秀义还经常利用靠泊时间,在渡船上召开船委会,举办联欢会,小型问答,趣味比赛等小型活动,丰富船员的业余生活,以缓解船员的思乡之情,增添工作中的乐趣,提高确保安全的斗志和信心。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数十年如一日的掌舵航行,风里来雨里去,可以说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风暴,他用为人们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的坚守行动,深刻诠释了一个渡船人的忠贞不渝。这就是数十年如一日,为大家安全掌舵的王秀义。

主办单位:烟台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烟台市工业经济联合会  

电话:0535-6699701 6699702 传真:0535-6699701 稿件邮箱:ytqiye@163.com 邮政编码:264003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75号玉岱大厦2号楼三楼

备案号:鲁ICP备2021040865号

本站信息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翻录必究